欢迎光临贵州时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不招东南亚博士?多所高校回应!


最近,不少东南亚的博士生们都陷入了后悔中——后悔选择东南亚读博。

“某东南沿海省份原则上不要东南亚博士了。”

“普通二本,学院面试通过了,学校卡掉了,原因是马来西亚的博士。”

找高校教职遭遇一刀切的说法,正在东南亚留学圈里散播着焦虑。

有媒体采访了多所高校,学校均表示不介意东南亚博士。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圈内人在网络上表示,引进东南亚博士要卡QS排名

多所高校回应:不介意东南亚博士

一位马来西亚在读博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求职上遭遇的处境:一些高校不再引进东南亚博士

这位博士分享了某所高校的通知截图,据称“自即日起,原则上不引进东南亚、韩国等大学毕业的学科竞争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的博士,对于当前已在职攻读东南亚、韩国等大学博士的教师,在取得教育部认证博士学位后,经学校审批同意予以备案,回校不享受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校聘副教授绩效等相关待遇。”

此外,某省属师范类高校招聘明确写着:“不考虑东南亚、日韩等国家的博士。”



图 | 高校招聘:不考虑东南亚博士

该消息是否属实,《红星新闻》的记者向以上两所高校求证,其均表示不会因为博士毕业的学校而有所歧视,具体要根据提交的资料来判断

与此同时,该记者也拨打多所正在招聘博士二本和高职院校人事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不会根据学校来筛选,不会介意东南亚高校,而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做决定

一位北京某知名高校的人事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招聘和评职称都没有排斥东南亚博士,至少现在也没有明文规定


图 | 多所高校表示:不介意东南亚高校

真实的求职焦虑

不知从何时起,“东南亚博士遭遇一刀切”的说法,让东南亚留学圈焦虑了起来。




图 | 东南亚博士遭遇一刀切

一位马来西亚博士分享道,自己曾经和某公立二本的HR交流,对方表示原本是不歧视的,但后来出现了“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事件,省教育厅就全部一刀切了。经过一番妥协,省教育厅最终要求引进的博士必须有QS排名


图 | 省教育厅要求引进博士必须有QS排名

这位博士生也曾同广西某公办二本的高校老师交流过,该老师表示“如果是东南亚博士回国,主要看论文和qs排名,最好是前500,前1000就看不同专业了,不同专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高校招聘人才看毕业院校QS排名的说法,多位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也有提到。

某位网友表示,“我们学校没说一刀切,只是说定向培养境外的高校只能在前1000的高校。马来西亚只有前五的公立能读。”

一位韩国东西大学在读的设计学博士,晒出了自己的求职拒信:因为博士在读高校没有进入世界前1000名,所以不符合学校的要求


图 | 因为读博高校不在前1000名,被拒绝

不过是否为东南亚博士,求职结果最终还是看个人能力和成果。

一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体育学的博士生提到自己的求职经历,“基本每个学校在交谈中看到我有一些SSCI的文章,所以表示非常欢迎”。最后,他选择入职成都某一本的高校。

去东南亚读博的高校老师们

高校教师,也是东南亚读博的一大群体。因为评职称、行政人员转教师岗、被学校的鼓励措施推动,他们选择读博。

到这里读博的中国人一半是高校老师。”某从业6年的马来西亚留学中介表示。

本身在国内就有工作的他们,博士毕业后虽然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可能不会像以前一样享受到相关的待遇。

一位正在马利西亚精英大学攻读博士的重庆某高校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身边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其中大部分已经在国内有工作,很多人原本是国内二本或高职的教师

她提到,尽管有人对东南亚博士含金量提出质疑,但就自己来说,未来晋升、评职称影响不大,可能会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有一些不利影响

对于高校来说,教师的博士率也至关重要。例如,在高校申请成为硕士授予单位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条件中就规定,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能低于25%。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需要达到45%。

所以,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师博士率、推动师资国际化,也会主动组织教师报名参加赴东南亚的博士留学项目

西部某公办高校在2023年10月发布《选派青年骨干教师 在职攻读海外合作大学博士的通知》,表示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国际话水平”,将进行泰国大城皇家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博士免学费奖学金项目的校内选拔推荐。


图 | 送教师在职攻读东南亚博士

不过也有一些高校,对东南亚读博的教师,已经取消了相关的待遇,甚至评职称也不算 。

“我自费去读,学校也不批准。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的全部不认。”

“学校同意在职教师脱产去读博,但不会给待遇,读境外别的地区的博士可以直接承诺待遇。”


图 | 东南亚博士,评职称不算

重要的是学术能力

高校求职碰壁、取消了原先的人才引进待遇…… 之所以“遭遇一刀切”,或许与东南亚博士生们常被贴上“水”的标签分不开。

外界对东南亚读博“水”的印象,大概率来自中介。一些中介打着“包毕业包认证”“两年就能毕业”的宣传语,吸引着想要走捷径的人。


图 | 某平台上的中介广告

试图走捷径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条捷径正通往一个坑。不少选择来东南亚读博的人,被中介忽悠。

广东一位民办高校的教师,承认自己到马来西亚读博,就有被中介“误导”的因素。中介向他介绍,他报名的“寒暑假博士”,平时正常上班,寒暑假上课,不耽误教职工作。

但直到他入学,才发现学校根本没有“寒暑假博士”的说法,只存在全职和在职,并且在职渠道一般不对外国人开放。

无论怎样,遇事“一刀切”的方式,是一种懒政,也有失公平。

对于“东南亚博士遭遇一刀切”的说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各个学校有各自相应的判定和依据。

有些学校可能招聘过一些东南亚的博士,在用人过程中发现东南亚博士的学术水平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不再招聘东南亚博士。如果缺乏过程性的了解,而拒绝招聘东南亚博士,就可能存在“一刀切”情况。

储朝晖表示,对高校来说,引进人才最重要在于其个人学术能力,要尊重学术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贵州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贵州时报 gzx.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