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贵州时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中小公募规模逆袭 马太效应下寻求突围之道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陈静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从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行业降费、竞争日趋激烈、头部效应显著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差异化定位发展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规模排名迅速提升,在一些特色领域甚至跻身行业前列。

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报显示,规模排名增长最快的5家基金公司均为中小型公司。与此同时,头部公募规模集中度有所下降,前20位公募管理人的非货规模近3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3年底占比已降至60%以下。

不过,在行业发展马太效应下,中小基金公司普遍面临资本金不足、人才缺乏、品牌知名度不高、渠道议价能力不足等困境。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中小型基金公司突围的关键最主要还是靠业绩,根据自身的优势走差异化道路,从投研体系搭建、人才队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综合方面持续发力,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跃升。

中小基金公司逆市出圈

2023年,公募基金总规模围绕27万亿元上下波动,以往全行业规模齐步并进的局面已不存在,各基金公司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近年来,公募基金产品布局同质化严重,先发优势明显,行业形成较强的马太效应,中小型基金公司弯道超车难上加难。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2年来,在权益类产品整体表现不佳的背景下,业绩排名靠前的产品基本被中小基金公司“承包”,传统公募巨头旗下产品基本无缘。

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为例,2023年债市上演“小牛市”,A股结构化行情再次演绎,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名居前的产品主要来自东方基金、泰信基金、东吴基金、金鹰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

在业绩“加持”之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产品逐步“出圈”,受到投资者追捧,由此带动公司规模逆市增长。

以国金量化多因子为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该基金的总份额为48.75亿份,管理规模超百亿元。与2022年末相比,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与管理规模增长幅度均超300%。从公司层面来看,相比2022年末,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多策略、国金量化精选已为国金基金带来了130多亿元的规模增量。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如果将规模排名后50%的基金管理人视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根据基金公司提供的2023年四季报所披露的数据,规模排名增长最快的5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国金基金、东兴基金、德邦基金、泰信基金和华润元大基金,均为中小型基金公司。以40家2023年非货规模增逾百亿的基金公司来看,超半数基金公司2022年底非货规模低于1000亿元,部分公司2023年底非货规模突破1000亿元,如长信基金、国联基金和鑫元基金等。

与此同时,头部公募集中度呈现下滑态势。2023年底,前20位公募管理人的非货规模合计占比从2022年底的60.17%下降至57.8%。拉长时间来看,这一比重近3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差异化发展成逆袭秘诀

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拼渠道、拼基金经理的号召力等并非易事,通过差异化发展推动规模提升,既是基金公司自身的先天禀赋,也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机遇,两者缺一不可。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分析,2023年规模增长最快的中小基金公司中,国金基金主要依靠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提升规模,而其他基金公司主要依靠债券基金来提升规模。

不难发现,中小基金公司想要突围,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强投研能力,走差异化竞争路线,通过在某一领域取得优秀的业绩表现来促进规模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市场机遇进行战略调整,比如2023年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几家中小基金公司通过布局债券基金同样获得了较好的规模提升。

差异化发展是近年来很多中小基金管理公司在寻求突破中谈得最多的理念之一,但究竟如何做呢?

一家规模10年翻10倍的中型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司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深化发展特色业务优势,是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公司不断深化投研一体化改革,鼓励基金经理个人风格充分展现,强化产品投资风格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方面发力,通过不断引进行业精英、自主培养优秀人才、结合多种激励制度留住人才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充实团队力量,凝聚和培养出一批有着相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的员工,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有底蕴的投研文化,构成了公司最具价值的核心资本。

面临诸多困境

如今,公募基金行业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对于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想要突出重围仍面临着很多现实压力。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资本金不足、人才缺乏、品牌知名度不足等是当下中小基金公司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上述规模10年翻10倍的中型基金公司表示,首先,头部公司往往具备行业较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更容易吸引行业人才的加入;其次,在强大的品牌效应和顶流基金经理号召力的加持下,新发产品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关注。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家华南某百亿基金公司表示,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存在组织架构不完善、激励制度不完善、基金经理的薪酬偏低缺乏竞争力、人才流失等;此外,中小基金公司营销费用有限,知名度提升较慢,较难获得各渠道、线上平台的流量,即使部分产品业绩优秀,仍然难以获得投资者的关注等自身发展的问题,但同时也有行业的问题。

“由于原有产品同质化严重,中小基金公司受限于公司实力较难获批或参与创新类产品。此外,公募行业马太效应继续增强,头部基金公司整体运作处在产品知名度高易于销售、对代销渠道议价能力强的良性循环中。”上述华南某百亿基金公司进一步补充。

从渠道方面来看,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由于受到市场影响力有限、销售渠道门槛较高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重点营销支持。

“这是一个悖论。”一位基金资深人士表示,渠道要求基金公司达到一定规模门槛准入,但没渠道支持规模就很难上来。

需不断夯实内功

公募基金是凭借专业实力和资源禀赋开展业务的行业,长期以来行业发展马太效应显著,首尾分化大。相比头部基金公司,众多中小型基金生存维艰,但不乏佼佼者抓住机遇实现突围,规模大幅增长。

上述规模10年翻10倍的中型基金公司表示,专业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和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储备,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基金公司突围需依靠自身持续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公司特色,走好差异化竞争路线,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近年来在延续绝对收益特色业务领域投资优势的同时,大力推动主动权益类投资发展。通过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强化深度价值研究导向,密切投研互动,强化研究成果转化;通过投研一体化改革,形成互信、互促的扁平化投资管理平台。

上述基金资深人士认为,中小型基金公司突围的话,最主要还是业绩,良好的业绩给投资者赚到钱是最主要的发展途径。

回顾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史,每一家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快速飞跃阶段,都与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正相关。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做好主动策略型产品的业绩。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走差异化道路,这个优势主要是人才优势,根据人才不同的特长布局特色产品。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中小基金公司除了需要采取如加强资本运作、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监管合规、提高服务水平等,还可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措施,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入某一个细分领域,通过细分领域的优势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此外,中小基金公司还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调整公司战略,不断适应市场需要,这样或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贵州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贵州时报 gzx.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